從顯性和隱性兩面落實綠色礦山建設
來源: 時間:2016-03-29
“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了這一要求。
綠色礦山、綠色冶煉的建設和發展一直是黃金行業乃至整個礦冶領域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打造綠色黃金礦業,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企業周邊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而,根據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精神,在黃金礦業,要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黃金礦業的生態文明建設,不能只是空喊口號,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付諸實踐。
從“看得見”的方面來說,首先,綠色礦山讓人想到的就是礦山及周邊區域的綠化。森林覆蓋率高、氣候宜人的礦山,在綠化美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礦區的綠化與先天的自然條件固然有關,然而后天的保護和培育更加重要。企業要做到不亂砍濫伐花草樹木,同時,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調動企業內部力量,大面積種植植被,美化礦區,保護生態,涵養水土。
其次,是對尾礦庫的建設與監測。在尾礦庫的建設方面,要善于利用地理地形優勢,盡量減少尾礦庫對下游的負面影響。尾礦庫尤其要注意防滲防漏,應選用優質材料,采用先進筑壩方式進行建造,并嚴格控壩體高度。在監測工作方面,企業應建立與完善廢水實時監測系統,并委托環保方面相關負責部門進行監管,廢水達標、澄清后方能正常排放。
從“看不見”的方面來說,第一,企業應當采用最新科研成果,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并革新生產工藝。大刀闊斧地淘汰高耗能、低效率、難維修的落后設備,引進功耗低、性能優良的環保型設備。
第二,要大力提倡節能降耗。包括節約用水,提高廢水循環利用率;節約用電,優化設計,利用地勢條件減少動能需求,更換節能設備。企業節能降耗,不僅能夠節約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黃金礦企的經濟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三,對于黃金冶煉企業來說,要優化冶煉工藝,從方式方法上減輕生產活動對環境的污染;提高生產效率,從反向助推有害藥劑投入與高能耗設備使用的減少;將廢水過濾循環,作無毒化中和處理;把廢渣變害為利,鼓勵銷往下游有需求的企業,把廢渣燒制成磚,或進行再次的回收處理等。
然而,也許某些企業對于黃金礦業綠色發展的做法“心知肚明”,但依舊在一些方面無動于衷,原因何在?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建設綠色黃金礦業行之有效的措施,都離不開巨量資金支持的,這要與企業的經濟效益掛鉤。但是,這些企業或許忽略了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企業在因環境污染、生態破壞需繳納的罰款,與社區、村莊產生的生活和法律糾紛等問題,甚至自然環境對企業的負面反饋,都會大量減少。也就是說,企業應趨利避害,不能僅著眼于一時、一域的利益,而更應當考慮到長久的共存和全局的發展。
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事關人民群眾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必須強力推進,下決心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之路。”
由此可見,綠色黃金礦業的建設,需要以國家精神作為引領思想,以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以人才資金作為重要保障,以企地和諧作為最終目標。
具有特殊性的黃金行業,不僅應在保障國家金融安全時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還應在生態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發展方面起到模范先鋒的作用。因而,要全面建設綠色黃金礦業,打造生態、和諧、可持續的黃金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