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秘訣
來源: 時間:2019-07-18
山東省歐亞企業交流協作中心與德國展開合作已經持續了很長的歷史,在中小企業企業培訓、人才培養和工業4.0方面有著巨大的優勢,我們將繼續努力,與德國企業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方面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現將德國中小企業發展的成功秘訣分享給各位合作伙伴,希望給大家帶來收獲!
據統計,德國約有 340 萬家中小企業(德語縮寫 KMU),占德國企業總數比例達 99%。這些中小企業在提供全德國 70%以上就業崗位的同時,創造了 40%的GDP,同時在世界市場上占中小企業專業市場份額的 70%-90%。德國中小企業是如何發展成為“舉世矚目”的商業群體?又有哪些特點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
德國中小企業:一般在德國年產值低于 5000 萬歐元,員工少于 500 人的企業為中(小)型企業;年產值低于 100 萬歐元,員工少于 9 人的企業為小企業。
格局高、分工細、專業化立足長遠的高格局,是指引德國中小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明燈。德國中小企業一般專注于一個或者少數幾個細分領域,努力做到最好。在國際市場上,德國中小企業在很多領域的產品甚至沒有替代品,需求方只能從德國的某個或者某些中小企業供應商處購得。他們不在意銷售額的多少,而更多的是在乎世界份額能占多少 。例 如 德 國 COMPRION 公 司 , 專 注 于 制 造 手 機 卡 接 口 測 試 設 備 , 員 工 不 足50 人,國際市場占有率卻超過了 90%。
客戶優先、重視研發德國中小企業緊緊圍繞客戶的需求,集中各種資源于客戶關注的產品質量、企業服務等方面。德國公眾也有普遍意識,愿意為高品質產品付出高價,這種客戶關切極大推動了德國中小企業對品質和研發的重視。EWM 公司是專注于電弧焊接領域的中 小企業,每年 將 10%的銷售額 用于研發創新 。公司的研發 獲得過被譽為焊接界“諾貝爾獎”的國際焊接研究所最高獎項。目前三分之二的銷售額都源于近 5 年的研發成果。
不受資本左右財務方面,德國中小企業多喜歡保持獨立性。不看重資本市場,更看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德國企業主認識到資本運作的缺陷,對資本的態度異常謹慎。上世紀90 年代,EWM 公司曾與德國工業巨頭梅塞爾集團“聯姻”,開展資本合作,允許其入股 50%,但 3 年后卻分道揚鑣,原因就是資本的注入導致經營戰略的分歧。無法統一發展方向的 EWM 家族不得不將其余股份購回。也因警醒于此事,該公司開啟了自主品牌時代。
講誠信、重品牌,承擔社會責任德國中小 企業約 90%是家族企 業,都是由家 族長期以來獨 立運作的。企業 本身就是家族的奮斗史,也自然成為了家族的“榮譽名牌”。再加之德國人嚴謹的做事風格,企業自然講誠信、守承諾。同時這些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社會責任。德國貝 塔 斯 曼基 金 會 主 管 里斯 曾 說 過 ,“ 企 業 有 義務 投 放 資 源 反哺 社 會 , 在 德國 有90%的企業會有意識地開展社會責任活動。
企業間開展密切合作縱向看,通常中小企業專注于某細分領域,一個大型的機械產品多由不同企業的各類產品組合而成。一方面,這種供應鏈布局可以保證中小企業穩定的銷路,使其更專注于研發制造。另一方面,供應鏈上各類企業的“德國制造”增強了各自產品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各司其職”,這讓德國中小企業更加靈活多樣,能在保證自身研發生產銷售的同時,更好協作開拓市場。橫向看,德國中小企業“抱團取暖”,成立了完備的行業協會體系。行業協會得到了德國政府的推動和支持,在立法幫助下,對內行使部分政府職能,有效解決政府管理帶來的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同時,不同行業的標準也是由每個行業的標準化協會來制定實施。這種由社會組織負責測試認證并予以監督的標準化體系,提高了德國中小企業的市場化管理程度,更容易與國際市場接軌。另外,在海外設立的商協會辦事處,對德中小企業海外業務發展起到重要推動和保障作用。德國海外商會目前已在 90 多個國家設立了 130 個海外代表處或者駐外商會,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重視人才培養高質量產品離不開高水平工人,這也得益于德國雙元制教育(也稱雙軌制教育)。雙元制教 育的核心就是 職業教育由技 術學校和企業共 同完成。學生 30%的時間是在學校 接受業務技能 、管理技能等 理論學習,剩余 70%要在企業 的生產環境下接受訓練。據統計,德國中小企業承擔了全德職業培訓任務的八成。近年來,德國中小企業也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為防止人才流失,企業采取各種措施穩定員工隊伍。例如辦學校、解決職工子女就學問題,買土地、提供給員工投資建房等等。
一直以來,山東省歐亞企業交流協作中心借力“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心仍將秉承“務實、高效、開拓”的服務理念,為推動我省企業對外項目合作提供服務,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實現持久共贏,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