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新型城鎮化:量質齊升,仍需加力
來源:大眾日報 時間:2023-04-23
近日,山東省城鎮化暨城鄉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全省新型城鎮化2022年工作情況及2023年工作打算》,亮出了2022年新型城鎮化工作成績單——全省城鎮人口達到6559.48萬人,位居全國第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4.54%,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快于全國0.1個百分點,濟南、青島、淄博、東營、威海等5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70%。
透過數據可以看出,山東新型城鎮化呈現出量質齊升,智慧綠色均衡雙向發展全面起勢的良好態勢。
新型城鎮化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過去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形勢,山東新型城鎮化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抓住了新型城鎮化的關鍵。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2022年,山東全面落實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推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居住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同時,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加快覆蓋全部常住人口: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20.2萬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95所、幼兒園412所,普通門診省內和跨省聯網結算醫療機構達到5808家……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關鍵要提高質量。全省累計開通5G基站超過16.2萬個、改造老舊小區3892個68.02萬戶、信貸支持縣城補短板強弱項簽約項目500多個、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85.05萬畝……過去一年,山東智慧城鎮化擴面增效,綠色城鎮化提檔升級,均衡城鎮化一體推進,雙向城鎮化融合互促,城鎮化質量持續提升。
一個個數字的背后,是一個個人、一戶戶家庭在山東城市中進得來、留得住,并且住得好、能發展。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這對新型城鎮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山東常住人口和戶籍人口“雙過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還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潛力巨大,城鎮化質量仍有待提高,必須要加快走出一條彰顯山東特色、展現山東擔當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為此,山東印發了《山東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和《山東省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明確未來一個時期城鎮化發展思路、目標路徑、重點任務和政策保障。具體到2023年,山東將堅持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首要任務,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城鎮化智慧、綠色、均衡、雙向發展水平。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尊重城鎮化的一般規律。當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山東將著力推動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編制出臺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發展規劃,提升濟南輻射帶動作用和青島開放創新功能,加快濟淄、濟泰、青濰、煙威等同城化,形成以濟南、青島為中心,分別覆蓋2000萬人口的“1小時交通圈”,打造錯位互補發展的雙引擎。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要立足山東實際。山東是農業大省,縣城數量多,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山東出臺《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若干措施》,將圍繞產業培育、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業培育等設施提質增效,實施200個以上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重點項目,開展縣城城鎮化建設省級試點。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山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遵循城鎮化發展規律,突出智慧化、綠色化、雙向化、均衡化方向,加大推進力度,必將推動新型城鎮化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注入強勁動力。(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