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關系在逆境中深化發展
來源: 時間:2021-01-14
中俄關系去年面臨特殊挑戰,一是新冠病毒甚囂塵上且被政治化帶進國際關系領域,二是特朗普攪亂了世界秩序。人們卻喜見中俄關系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獲得新的發展。政治互信、經濟互補、文化互通、軍事互動和外交互商,這是中俄兩國自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系以來并肩前進的軌跡。2020年又呈現新風貌。
政治互信,這是根本。用兩國領導人的話說,中俄在新冠疫情最艱難的時刻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為新時代中俄關系增添了戰略內涵。拓展兩國合作沒有禁區,沒有上限。
經濟互補,這是基礎。盡管新冠疫情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一定沖擊,但中俄貿易仍表現出較高的韌性。據初步統計,2020年1-9月,中俄貿易額788.4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俄出口為358.87億美元,同比增長0.1%;自俄羅斯進口為429.56億美元,同比下降3.8%。但隨著人員和貨物往來逐步恢復,兩國貿易額仍加速回升。俄中農工產品貿易額前9個月比上年同期增長9%,達到38億美元。中方對俄醫療器械、紡織原料、電子電器等出口額上半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自俄進口的能礦、農產品持續增加,俄首批牛肉已輸華。兩國首個合作建設的物流中心——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去年7月底正式投入運營。尤其是,雙方正在能源和其他經濟領域實施一些大型合作項目。俄方還與中國以及中國公司華為在5G技術上開展合作。
文化互通,這是紐帶。目前中國在俄羅斯的留學生4.8萬人,俄羅斯在中國的留學生2萬多人。另有3.5萬兩國公民參加了各種短期教育項目。文化藝術交流精彩紛呈。俄羅斯傳統的全國“藝術之夜”活動已經舉辦8屆,2020年度的所有活動去年11月初以在線形式呈現。俄羅斯國民還可以從各地區展會和活動中在線了解中國文化。
軍事互動,這是保障。雙方定期舉行海上和地面聯合軍演,不斷交流軍事建設領域最好的經驗。普京總統強調指出,中俄在軍事技術合作領域已達到很高的協作水平,最主要并非只是交流產品或買賣軍事產品,而是交流技術。軍事合作的另一重大舉措是,雙方簽署了《關于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于相互通報發射彈道導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延長10年。這體現了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表明了兩國致力于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決心。
外交互商,這是渠道。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和復雜國際環境的干擾,兩國全方位的雙邊合作和在國際事務中的協作依然越來越緊密。中俄在聯合國、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和20國集團等多邊領域的協調形成合力,成效顯著。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年兩國同心協力應對新冠疫情,俄羅斯堅決抵制美國特朗普政府離間中俄關系與拼湊“反華聯盟”。
為克服新冠疫情影響,雙方定期交流經驗,利用遠程交流的新形式,繼續積極推進相關合作。俄羅斯反對特朗普在病毒問題上甩鍋中國,普京總統曾明確表示“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種說法”。俄媒體也紛紛發表文章,通過中國與美國和歐洲國家的疫情形勢對比,稱贊和支持中國的疫情防控工作,認為中國應對新冠病毒更為成功,是由于中國政府有公信力,公民有責任感。
俄羅斯用一系列言行回應了美國政府的反華行徑。針對特朗普想與俄羅斯聯手把中國卷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普京表示,如果要談安全,要讓中國加入該條約,就不應忘記英法也擁有核武器。針對美國退出《中導條約》的意圖,俄外交部指出,如果美國在亞太等地區部署核導彈或常規導彈,俄方將迅速作出反應。針對蓬佩奧拼湊“反華聯盟”的叫囂,俄方發言人一再表示,打造“反華聯盟”是企圖離間俄中關系,中國是俄羅斯的伙伴,是彼此發展特殊伙伴關系的國家。
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增強,乃因植根于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共識,基于踐行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中俄關系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這對于中俄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