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制造業較快增長拐點初顯
來源: 時間:2020-12-16
山東制造業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政策調整,較快增長的拐點已初步顯現。省政府新聞辦今天(12月15日)召開的“十三五”成就巡禮第十場新聞發布會,傳達了這樣的信息。
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制造業轉型升級取得豐碩成果。2019年,全省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2.3萬億元,總量占全國的7.2%,營業收入占全國比重10%以上的大類行業有10個,5%以上的有29個,今年有14個縣(市)、11個區入圍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和百強區;市場主體實力顯著增強,全省市場主體數量達到1170.9萬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363戶,青島海爾、濱州魏橋2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83家企業上榜中國制造業500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5萬家,比2015年末增長近2倍;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七大高耗能行業調結構、優布局、提質效,傳統優勢產業通過改造創新,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四新”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16年的22%提高到2019年的28%,預計今年將突破30%;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提升,累計培育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53家,國家工業設計中心24家,培育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15家,認定“一企一技術”研發中心1581家,今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預計可達45%左右;數字賦能形成先發優勢,累計開通5G基站5.1萬個,實現全省16市城區5G網絡全覆蓋,全省軟件產業綜合實力躋身國內第一梯隊,濟南、青島被命名為“中國軟件名城”,“云行齊魯”企業上云行動推動上云企業超過22.6萬家,實施“現代優勢產業集群+人工智能”試點示范項目370個。在《中國智能化發展指數報告(2019)》中,山東智能化發展指數67.20,居全國第6,其中智能制造指數則居全國首位。
今年下半年以來,山東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發展逆勢而上,不僅有效對沖上半年特別是一季度疫情沖擊,而且呈現出近年來少有的較高增速和全面恢復、穩步回升、逐漸向好態勢。發布會上給出的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7%,高于全國1.9個百分點,單月增速處于近年來的最好時期;從制造業看,二季度以來運行明顯好轉,1-10月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4%,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0.7個百分點。“按投資周期規律分析,2017至2019年是山東制造業投資比較低迷的三年,但也是動能轉換、政策調整、蓄勢待發的三年,目前全省制造業較快增長拐點已初步顯現。”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新生指出。
據介紹,支撐這種較快增長局面的因素首先是技術改造投資增勢強勁。1-10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施5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9558個,技改投資增長10.5%,其中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10.3%。41個行業大類中,除化學纖維制造、金屬制品、金屬制品機械設備修理3個行業外,其他行業技改投資均為正增長,其中增幅超過30%的行業有7個,分別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增長39.1%)、醫藥制造(增長99.2%)、橡膠和塑料制品(增長57.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增長34.6%)、通用設備制造(增長30.4%)、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它運輸設備制造(增長60.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增長36.3%)。
另一方面,新興領域投資加速布局。前三季度,“四新”經濟投資增長15.8%,增速高于全部投資13.1個百分點;“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48.6%,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整個制造業投資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27.7%,拉動制造業投資增長3.4個百分點;占全部制造業投資比重的16.3%,提高4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高端化工四大產業領域一批帶動力強的新項目相繼落地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推進,為下階段制造業擴投資穩增長增添了后勁。
“從上述情況看,山東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目前逆勢而上的發展態勢是可以延續的。”王新生透露,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將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抓好服務保障,強化要素對接,加大技改力度,引領投資回升,抓好資源對接,激發民間投資,優化產業政策,放寬投資限制等措施,進一步推動制造業投資回升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