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推進“新基建”
來源:人民網 時間:2020-05-29
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人工智能作為其重要一環被多次提及。將人工智能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家人工智能戰略落地,早已成為科技界和產業界的共識。
新方向:打造精細化治理的“城市超腦”
“新基建”代表著一種新的方向。在新舊動能轉換的背景下,“新基建”為中國城市從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構筑了一條高速之路。
智慧化城市的治理經驗,建立在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基礎上。在城市層面,以人工智能應用為特點的“新基建”將推動城市化和數字化深度融合,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2020年4月11日,銅陵市“城市超腦”平臺電子貓眼記錄顯示:社區79歲的獨居老人已超過24小時沒有進出家門。這一預警信息在第一時間推送給了社區網格員,他及時聯系后了解到,原來這天老人在家里自學鋼琴沒有出門,確認無恙后這才放心。這是銅陵“城市超腦”首批上線的“獨居老人關懷”場景給社區治理帶來的改變。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城市超腦”整合銅陵交通多源大數據,指引交通暢通運行,精準研判來自重點地區的車輛,并研究往來車輛行駛軌跡,從大數據中判斷車輛性質,為相關部門做進一步篩查提供依據,用科技助力疫情防控取得實效。
目前銅陵“城市超腦”以城市治理中的城市管理、社區治理、重點安全、生態環境、民生服務、宏觀決策6大領域場景作為核心切入點,已實現了21個智慧場景的上線。“城市超腦”通過智慧場景的打造,來幫助解決城市管理中出現的很多實際問題,在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的同時,也給城市治理機制帶來了創新。
新動能: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
2020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明確“新基建”范圍包括三大領域。其中,兩大領域都直接提及人工智能。在信息基礎設施領域,人工智能與云計算、區塊鏈一起被視為一種新技術基礎設施;在融合基礎設施中,人工智能則被視為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的重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