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共同打造埃中經貿合作示范性平臺”
來源:人民日報 時間:2020-05-13
從埃及首都開羅老城區出發,驅車兩個多小時就來到位于紅海之濱、蘇伊士運河之畔的中埃·泰達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簡稱合作區)。這里是中埃產能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標志性項目。
合作區分為起步區和擴展區,目前起步區全部建設開發完成,擴展區一期已正式移交并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疫情期間,合作區招商引資“不掉線”,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以“不見面”招商的方式,推動意向項目洽談、簽約服務,與中埃多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
“借鑒中國防疫經驗,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負責防疫物資采購、跟蹤埃及國內的疫情形勢變化、關注園區員工健康狀況……阿米娜最近非常忙碌。她是合作區管委會人力資源部經理,“中國企業非常重視疫情防控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嚴格措施。我們借鑒中國防疫經驗,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巨石埃及玻璃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巨石埃及),年產20萬噸玻璃纖維,使埃及成為世界第三大玻璃纖維生產國,實現高額出口創匯。
經過體溫檢測、物品消毒后,記者進入巨石埃及的生產車間。車間內,每名工人都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有序工作。“我們制定了疫情防控應急處置預案,對員工進行防疫培訓,并準備了充足的防疫和生活物資。”巨石埃及總經理助理王劍飛說,公司近2000名員工中有98%在當地招聘,確保員工的健康是企業當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埃及衛生部委員會一行來合作區檢查時,對我們的疫情防疫工作表示高度肯定。”合作區負責人劉愛民說,疫情初期,合作區就迅速制定防控方案,與入駐企業一道,通過信息上傳下達、強化物資供應、加強人員培訓管理、落實消殺日查,加強聯防聯控等措施。
“感謝中國技術為埃及電力電網建設作出的貢獻”
“以前,這類輸變電設備全靠從歐洲進口。公司成立后,代表世界領先水平的技術和產品在埃及落地,實現本土化生產。”中埃合資的西電—EGEMAC高壓電氣有限責任公司(簡稱西電埃及)車間內,當地員工阿什拉夫·穆斯塔法正在調試設備。該公司由中國西電集團所屬的中國西電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與埃及EGEMAC公司合資設立,面向埃及等中東北非區域市場,生產高壓開關、電力變壓器等輸變電設備,目前是中東北非地區唯一能夠制造500千伏超高壓電力變壓器和高壓開關設備的企業。
“中國企業非常重視人才屬地化建設,為埃及員工提供系統性教育培訓,并選派員工到中國進修。”阿什拉夫是當地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剛踏入電力行業時,面對全新的工作環境和陌生的領域很不適應。在中國師傅指導下,從電力安全方面相關知識、電工基礎知識、供電行業規則等入手,阿什拉夫一步步成長為技術骨干,現在擔任西電埃及生產制造部部長。“從中國師傅那里學到的技能讓我快速成長,我先后3次被派往中國參加培訓、實習。現在,我也愿意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更多同事。”
據悉,公司里埃及員工占比超過90%。目前,西電埃及承建和參與完成18個變電站成套工程項目,為20多個變電站提供66千伏至500千伏電力變壓器、高壓開關、避雷器等輸變電設備。去年,該公司實現超過15億埃鎊(1埃鎊約合0.45元人民幣)的銷售收入。
“與中國同事一起奮斗,我們共同為埃及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從最初的幾名員工到如今的200多名中埃同事,阿什拉夫感慨道:“感謝中國技術為埃及電力電網建設作出的貢獻。每當公司完成一個項目,我都自豪地告訴親友們,這里有我的一份汗水與心血。”
“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前來洽談合作”
熙熙攘攘的開羅街頭,不時有騎著“大運”摩托車的年輕人駛過。此前,埃及經銷商主要從中國進口“大運”摩托車進行銷售,如今大運集團把分公司開到了埃及。大運埃及公司是第一家入駐合作區擴展區的企業,從事摩托車、電動車、商用車研發、制造、銷售和服務。
“入駐合作區,既能帶動埃及當地經濟發展,也有助于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雙方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在大運埃及公司負責人山峰看來,埃及地理位置輻射中東和非洲其他國家,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市場反應時間更有利。從2019年7月開始,公司陸續招聘了200多名當地員工,進行業務培訓并啟動生產。預計產品開始銷售后,將為當地創造200多個就業崗位。
“合作區一直在蘇伊士運河經濟區建設、開拓中發揮著引領作用,并與周邊一系列重大工程互為配套,為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整體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企業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埃及蘇伊士運河經濟區主席扎基表示。
合作區旁的艾因蘇赫納港,距蘇伊士運河南入口約40公里,是尼羅河和紅海航運重要的中轉站。中國港灣2018年2月中標該港第二集裝箱碼頭項目。疫情期間,項目防疫建設兩不誤,已基本建成并實現靠港。該項目岸線長1350米,建成后水深達17米,最大可停靠20萬噸貨船。
據悉,截至2019年底,合作區共吸引85家企業入駐,實際投資額超過10億美元,累計銷售額超過17億美元,上繳東道國稅費超1億美元,直接解決就業約4000人,帶動就業4萬人。劉愛民表示,未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的入駐,合作區將形成乘用車板塊、紡織板塊、建材板塊、化工板塊等四大主導產業為集聚效應的產業“園中園”模式。
“我們將在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投資便利,歡迎更多中國企業前來洽談合作。”扎基表示,隨著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深入對接,埃中協同發展路徑不斷拓寬,充滿活力的合作區已成為促進兩國產能等多領域合作的重要平臺。“我們樂見越來越多的兩國企業入駐合作區,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更多合作,共同打造埃中經貿合作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