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改革進入第二階段 解決結構性問題要做“加減法”
來源: 時間:2016-05-27
5月尚未真正入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話題卻已火得發燙。一季度經濟數據反彈的余溫猶存,4月金融和經濟數據的全面下調證偽了市場上喧囂塵上的經濟反彈論調,權威人士在人民日報發聲,明確給出L型的走勢判斷。
各種數據背后,更應該看到的是宏觀管理和調控方式的改變,由于結構性問題的凸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取代了以往的短期宏觀調控思路,成為政策旋律中的主基調。
習近平總書記定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前重點是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價格、財稅、金融、社保等領域基礎性改革。
半年多來,供給側改革已從一個理論方向蝶變為可落地執行的行動方案。不難判斷,未來一些領域將會重點發力,《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遍訪專家,欲為讀者詳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施工圖。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入加速落地期。
5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召開深改組第二十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會議審議通過了《各地區以改革舉措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情況》。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5月以來,高層的具體思路和頂層設計已經十分明晰。習近平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有周期性、總量性問題,但結構性問題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表示,供需結構錯配是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主要表現為過剩產能處置緩慢,多樣化、個性化、高端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供給側結構調整受到體制機制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