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設備才是工業4.0的推手
來源: 時間:2016-03-25
在制造業中,可穿戴設備可以找到無數的使用場景,但目前僅有少數人意識到了可穿戴設備在制造業的應用。根據一份跨越110個國家的專項調查顯示,55%的亞洲公司決定在未來的12個月之內采用物聯網設備,但是他們卻對可穿戴技術所知甚少。48%的受訪者談到BYOD(自帶設備)中并不包含可穿戴設備。
最近可穿戴設備在消費電子領域非常火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眼鏡,Pebble、GoPro、Jawbone、Google Glass、FitBit,產品鋪天蓋地的襲來。連亞馬遜都專門為可穿戴設備開辟了專門的購物頻道,可見這股可穿戴熱潮席卷全球。
但是很少有人把可穿戴設備與制造業的操作現場聯系起來,其實在制造業的情景中,可穿戴設備最容易脫穎而出,發揮功效。如果使用得當,可穿戴設備可以改進操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強化員工體驗。可穿戴的制造業場景:完全透明、完全掌控。必須承認,可穿戴設備剛剛開始應用,遇到的問題可能比答案還多,但是總有一些人會沖破束縛,挖掘到可穿戴在制造業中的價值。在忙碌的操作現場,智能手環早上可以自動簽到,并且引導員工到工作崗位。對于遠程的操作工人,可以指導他們的工作,并給予及時的報警。工人可以回傳、分享視頻,以便得到更多指導。通過可穿戴設備,車間主任可以迅速了解生產情況、能耗和廢品率,及時調整生產策略。當有重大設備發生異常的時候,管理者能夠第一時間掌握情況,調配人員緊急維修,縮短停機時間。最重要的是,可穿戴設備可以徹底的解放雙手,讓工人集中精力于工作,把雜事讓可穿戴設備自動執行。可穿戴設備在生產現場的推進比消費領域更加容易,在保證隱私的情況下,操作員愿意帶著新品潮物,讓老板們更理解他們的工作和效率。
將可穿戴設備用于制造業的先行者們,具備前瞻視野的公司,已經開始從可穿戴設備和制造業的混搭中掘金。
可穿戴設備信息平臺廠商Vandrico已經與礦用機械廠商Motion Metrics達成合作,將可穿戴設備穿著于挖礦機的操作員身上,專門用于提示挖掘機的鏟齒是否斷裂。因為一旦挖礦機的鏟齒斷裂,鏟齒會伴隨礦石一同進入加工程序,將會造成礦石加工機的報廢和人員傷害。Vandrico正在打造一個靈活的平臺,幫企業內部信息系統與可穿戴設備結合,為員工推送各種有效信息。礦工們使用了接入Vandrico的智能手表,現在礦井里發生了緊急事故,平臺就可以像智能手表發出“緊急”的警報,并指導工人們一步一步救生,可以是地圖導航引導工人們到最近的安全點,或者提供救生指南。
無獨有偶,在2013年,Beckhoff公司已經向人們展示了如何用Google眼鏡來實現機器操作。谷歌眼鏡集成了一個用于顯示信息的頭戴式顯示器和一個數字攝像頭,它可以用于工業環境,作為生產過程中操作和觀察的一個補充。舉例說,它能夠調用狀態或對話框信息或諸如文檔、網頁或視頻等其它信息。維修人員,例如,可以通過在電機或限位開關上讀取QR代碼的方式讀取傳感器或執行器的屬性、歷史任務或當前狀態。
可穿戴技術能夠給機器操作帶來根本上的改變,或者至少給機器操作理念給予補充。谷歌眼鏡可以說是互聯網技術和自動化技術在工業4.0框架內完美融合的絕佳范例。
對可穿戴在制造業應用的集體無意識,在對于1646名IT和業務管理者的調查中,48%的受訪者認為可穿戴設備能夠減少個體消費者的危險,30%的受訪者認為可穿戴設備可以在工業現場降低操作員的危險。47%的受訪者認為阻止可穿戴設備應用的原因是隱私和安全問題,27%的受訪者對隱私問題極為關注。最顯著的兩個擔憂是,穿著可穿戴設備的人員不知道誰正在與他們連接并讀取數據,不知道可穿戴設備采集的這些數據將被如何使用。雖然存在風險,仍舊有41%的受訪者認為他們的企業能夠從可穿戴設備中獲益,34%認為可穿戴能夠提高他們企業的服務意識。受訪者希望從可穿戴設備獲得的收益前三名,分別是更低的操作成本(48%),更高的客戶滿意度(47%)和更高的效率(47%)。
制造業不了解可穿戴技術,可穿戴技術忽視制造業,有人看來毫無機會,有人看來是壯闊藍海。